川普抨擊鮑威爾,稱「終止任期不能再等」/ Trump Lashes Out at Powell, Says 'Termination Cannot Come Fast Enough' (華爾街日報)
川普抨擊鮑威爾,稱「終止任期不能再等」/ Trump Lashes Out at Powell, Says 'Termination Cannot Come Fast Enough' (華爾街日報)
日期: 2025-04-17
引言 (Introduction)
- 背景概述:2025年4月17日,總統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猛烈抨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這一事件發生在鮑威爾於前一天警告美聯儲可能面臨關稅政策帶來的艱難權衡之後。
- 核心事件: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鮑威爾的終止任期不能再等」,暗示可能尋求解除其職務,並批評鮑威爾應該跟隨其他中央銀行降息。
- 重要性與目的:此事件凸顯了美聯儲獨立性可能面臨的政治壓力,以及貿易戰與貨幣政策之間的複雜關係。本摘要旨在深入剖析川普言論背後的政治經濟脈絡、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潛在威脅,以及這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 關鍵摘要:川普的言論不僅反映了他對貨幣政策的不滿,更引發了對美聯儲獨立性可能受到挑戰的擔憂,這對金融市場穩定性和投資者信心構成潛在威脅。
主要內容分析 (Main Content Analysis)
- 川普對鮑威爾的批評與政治壓力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鮑威爾的終止任期不能再等」,並表示鮑威爾「總是太遲且錯誤」
- 川普要求美聯儲立即降息,特別是在歐洲央行剛宣布降息四分之一個百分點後
- 川普批評鮑威爾應該「早就像歐洲央行那樣降息」
- 川普之前曾表示不會在鮑威爾任期於2026年5月到期前尋求替換他
- 深入分析:
- 這不是川普第一次批評鮑威爾和美聯儲。儘管川普本人在2018年任命鮑威爾為美聯儲主席,但他很快就對鮑威爾感到不滿,特別是在2019年貿易戰期間,因為鮑威爾沒有足夠快地降低利率。
- 川普的批評反映了政治領導人與中央銀行之間的典型張力:政治人物通常偏好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短期經濟增長,而中央銀行則需要平衡通脹風險與經濟增長。
- 這種公開批評美聯儲主席的做法打破了多屆政府尊重美聯儲獨立性的慣例,可能削弱公眾對美聯儲決策獨立性的信心。
-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言論與其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週一在彭博電視採訪中重申支持美聯儲獨立性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Bessent稱美聯儲獨立性是「必須保存的珍寶」。
- 美聯儲面臨的政策困境與貿易戰影響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鮑威爾於4月16日在芝加哥的演講中警告,美聯儲需要確保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不會引發持續的通脹壓力
- 川普宣布的關稅計劃導致上週市場出現明顯波動,包括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而美元走弱的罕見情況
- 美國通脹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上升,因為川普已經實施了一系列關稅
- 加拿大央行在4月16日維持利率不變後表示:「貨幣政策無法解決貿易不確定性或抵消貿易戰的影響」
- 深入分析:
- 美聯儲面臨的核心困境是「供給衝擊」(supply shock)帶來的雙重挑戰:關稅既可能推高物價,又可能削弱需求並最終增加失業率。
- 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的政策選擇極為困難:如果採取緊縮政策抑制通脹,可能會加劇失業問題;如果採取寬鬆政策刺激就業市場,又可能加劇通脹壓力。
- 川普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也已經影響了商業和消費者信心,企業高管表示在成本結構更加明確之前不願意投資,這進一步限制了經濟增長潛力。
- 這種政策困境突顯了貿易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複雜互動,以及政治決策對中央銀行獨立操作空間的實質影響。
- 美聯儲獨立性面臨的法律挑戰與歷史意義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川普政府的司法部正尋求推翻1935年的一項法律先例,該先例保護監管機構的總統任命官員不會因政策分歧而被解職
- 鮑威爾表示他不認為針對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成員解職的法律挑戰最終會適用於美聯儲
- 六年前當川普考慮試圖解除鮑威爾職務時,鮑威爾告訴時任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Steven Mnuchin),如果總統尋求解除他的職務,他將抗爭到底
- 許多投資者將美聯儲的獨立性視為創造低通脹條件和降低持有長期政府債務風險的關鍵因素
- 深入分析:
- 美聯儲獨立性的法律基礎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1935年的法律先例長期以來被視為支持美聯儲獨立性的主要法律保障,如果被推翻,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貨幣政策的制定方式。
- 歷史經驗表明,政治干預貨幣政策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文章特別提到尼克森總統在1972年大選前私下施壓美聯儲主席阿瑟·伯恩斯(Arthur Burns)放鬆政策,這被認為是導致1970年代高通脹的因素之一。
- 正是在1980年代初期的痛苦衰退後,美聯儲和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才獲得了相當大的操作自主權或「獨立性」,以便能夠從長遠角度為經濟利益設定利率。
- 鮑威爾願意為保護美聯儲獨立性而進行法律抗爭的決心,突顯了這一原則對美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核心重要性。
多元觀點 / 潛在爭議 (Multiple Perspectives / Potential Controversies)
- 新聞中呈現了關於美聯儲獨立性的不同觀點。川普的立場明顯傾向於將美聯儲視為應該響應政治需求的機構,特別是在降息方面。而鮑威爾和財政部長Bessent則強調美聯儲獨立性的重要性。
- 另一個爭議點是關於如何應對貿易戰帶來的「供給衝擊」。中央銀行面臨的困境是,無論採取何種政策行動,都可能在通脹和就業之間做出痛苦的權衡。加拿大央行明確表示「貨幣政策無法解決貿易不確定性或抵消貿易戰的影響」,這一觀點暗示了貨幣政策工具在應對貿易政策帶來的挑戰時的局限性。
對投資方面的影響 (Investment Impact)
- 影響分析:
- 債券市場:美聯儲獨立性受到威脅可能導致長期國債風險溢價上升,進而推高長期收益率。文章已經提到川普的關稅公告導致「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而美元走弱的罕見情況」,這種趨勢可能會在政治干預美聯儲的擔憂加劇時進一步強化。
- 外匯市場:美元可能面臨進一步壓力,特別是如果市場認為美聯儲可能在政治壓力下過早降息。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部分依賴於對美聯儲獨立性的信任。
- 股票市場:短期內,降息預期可能提振股市,但長期來看,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增加市場波動性,尤其是對依賴國際貿易的行業。
- 機會與風險:
- 機會:如果美聯儲確實在政治壓力下降息,可能為防禦性股票、公用事業和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等對利率敏感的板塊創造短期機會。同時,美元走弱可能有利於美國出口商和在海外有大量業務的跨國公司。
- 風險:最大的風險是美聯儲獨立性受損可能導致市場對美國金融體系的長期信心下降,增加通脹風險溢價,並可能導致資本外流。此外,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存在,可能抑制企業投資和消費者信心。
- 應對策略思考:
- 投資者可能需要密切關注美聯儲官員的言論,特別是對政治壓力的回應,以及任何可能影響美聯儲獨立性的法律發展。
- 考慮增加投資組合中對通脹的防禦能力,例如通脹保值債券(TIPS)或具有定價能力的企業股票。
- 分散投資於不同貨幣和資產類別,以減少對美元和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的敞口。
- 請強調:此處僅為基於新聞內容的邏輯推演與分析,不構成任何具體的投資建議。
結論 (Conclusion)
- 核心訊息回顧:川普對鮑威爾的公開批評和暗示可能解除其職務的言論,凸顯了美聯儲獨立性面臨的政治挑戰,以及貿易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複雜互動。
- 綜合評估:這一事件代表了對美國金融體系一個核心原則的潛在挑戰。美聯儲獨立性自1980年代以來一直是美國低通脹和金融市場穩定的基石,任何對這一原則的實質性削弱都可能對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 未來展望 / 後續關注點: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最高法院對挑戰1935年法律先例案件的裁決,這可能對美聯儲獨立性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市場參與者應密切關注通脹數據的發展,特別是關稅對物價的影響,以及美聯儲官員對政治壓力的公開回應。隨著2025年政治局勢的發展,美聯儲獨立性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可能成為更廣泛公共辯論的焦點。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 AI 輔助整理與摘要,僅供參考,請查閱原始來源獲取完整資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