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應對貿易戰的準備比投資者想像的更充分 / Amazon Is Better Prepared for the Trade War Than Investors Think (華爾街日報)
亞馬遜應對貿易戰的準備比投資者想像的更充分 / Amazon Is Better Prepared for the Trade War Than Investors Think (華爾街日報)
日期: 2025-04-18
來源: https://www.wsj.com/finance/amazon-tariff-trade-war-china-f2707c7e?mod=finance_lead_pos2
引言 (Introduction)
- 背景概述:2025年4月初,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了高達145%的關稅,引發新一輪貿易戰。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平台之一,其業務模式和供應鏈受到直接影響,引發投資者擔憂。
- 核心事件:華爾街日報分析亞馬遜在面對中美貿易戰升級時所具備的獨特優勢,以及其多元業務結構為何能夠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強的抵禦能力。
- 重要性與目的:本文深入剖析亞馬遜如何利用其規模優勢、全球供應鏈網絡和多元化業務組合來應對貿易戰帶來的挑戰,以及這些因素如何被市場低估。
- 關鍵摘要:亞馬遜的全球物流網絡、供應商關係和多元化收入來源(包括AWS雲服務、廣告業務等)使其在貿易戰中具備比許多競爭對手更強的韌性,但第三方賣家面臨的壓力可能對其利潤帶來間接衝擊。
主要內容分析 (Main Content Analysis)
- 亞馬遜的規模優勢與供應鏈彈性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根據摩根士丹利估計,亞馬遜直接銷售的產品中約25%來自中國
- 亞馬遜去年超過一半的銷售額來自北美市場,使其特別容易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 關稅生效後,亞馬遜已取消部分來自中國的供應商訂單,這可能是地理轉移策略的前奏
- CEO安迪·賈西(Andy Jassy)在CNBC採訪中表示,公司已戰略性地在關稅實施前增加庫存採購
- 亞馬遜的龐大物流足跡和全球供應商關係使其能夠將庫存和生產轉移到受關稅影響較小的國家
- 深入分析:
- 亞馬遜的規模使其在與供應商談判時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能夠壓縮供應商利潤以避免價格大幅上漲
- Truist分析師Youssef Squali指出,這種優勢可能為亞馬遜在貿易戰中搶占市場份額創造機會
- 相較於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亞馬遜能夠更靈活地調整全球供應鏈,降低對單一來源國的依賴
- 亞馬遜的全球物流網絡已經為應對供應鏈中斷做好準備,這是從新冠疫情中汲取的經驗教訓
- 公司的財務實力允許其承擔短期的利潤壓力,以維持價格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 股價反應與估值優勢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自4月2日關稅實施以來,亞馬遜股價下跌了12%
- 目前亞馬遜的前瞻市盈率約為26倍,相較S&P 500的溢價處於十年來最低水平
- 關稅實施前,亞馬遜的前瞻市盈率接近38倍
- 亞馬遜的市盈率較沃爾瑪低約23%,根據FactSet數據顯示
- 沃爾瑪上週重申了其季度營收指引,儘管面臨新關稅的挑戰
- 深入分析:
- 亞馬遜股價的大幅調整表明市場已經消化了相當程度的負面預期,可能已經過度反應
- 與同樣面臨中國供應鏈挑戰的沃爾瑪相比,亞馬遜的估值折扣顯得不合理,特別是考慮到其更多元化的業務組合
- 投資者似乎低估了亞馬遜在面對貿易壁壘時的適應能力和多元化收入來源的價值
- 目前的估值水平可能已經反映了過度悲觀的情景,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潛在的入場機會
- 沃爾瑪正在加強其電子商務業務以更好地與亞馬遜競爭,這種競爭格局的變化也部分反映在相對估值中
- 第三方賣家面臨的挑戰與對亞馬遜的影響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亞馬遜平台上超過60%的商品來自第三方賣家
- 去年亞馬遜從向第三方賣家收取的費用中獲得約1560億美元收入
- 分析師估計,第三方賣家業務的運營利潤率約為20%,而直接銷售僅為個位數
- 摩根士丹利預計,關稅實施後,第三方賣家的增長將從去年的11%放緩至今年的6%
- 許多小型和中型第三方賣家在中國製造並出口到美國,缺乏全球調整生產和庫存的能力
- 深入分析:
- 第三方賣家面臨的壓力可能是亞馬遜最大的風險點,因為這些賣家對亞馬遜的利潤貢獻顯著
- 這些賣家利潤率較低,難以吸收成本上升,可能被迫提高價格或退出市場
- 第三方賣家銷售放緩可能對亞馬遜的利潤產生不成比例的負面影響,這是投資者擔憂的核心
- 亞馬遜可能需要調整其佣金結構或提供其他支持,以幫助這些賣家度過貿易戰困境
- 長期來看,這可能加速亞馬遜第三方賣家群體的整合,有利於規模較大、資源更豐富的賣家
- 多元化業務結構提供的韌性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亞馬遜雲服務(AWS)去年貢獻了公司17%的總收入,但提供了超過一半的營業利潤
- 亞馬遜擁有僅次於谷歌和Meta的大型數字廣告業務
- 公司的視頻流媒體服務用戶規模接近Netflix
- 亞馬遜的日常必需品業務(Everyday Essentials)增長速度比其他類別快90%,表明市場份額的擴大
- 奢侈品零售商LVMH的財務總監確認亞馬遜正在個人護理市場搶占份額,其激進定價策略減緩了LVMH旗下Sephora在美國的增長
- 深入分析:
- 亞馬遜的多元化業務組合使其能夠在零售業務面臨壓力時依靠其他高利潤業務線維持整體盈利能力
- AWS雲服務的高利潤率為公司提供了重要的財務緩衝,這部分業務受貿易戰直接影響較小
- 在經濟不確定時期,消費者往往更加注重價格,這有利於亞馬遜的日常必需品業務擴大市場份額
- 亞馬遜的多業務結構意味著全球經濟需要全面衰退才會對公司造成全面打擊
- 這種業務多元化是亞馬遜相對於純零售競爭對手的關鍵優勢,但這一點似乎尚未被市場充分認可
多元觀點 / 潛在爭議 (Multiple Perspectives / Potential Controversies)
- 文章提到,儘管亞馬遜有諸多優勢,但消費者信心下降是另一個風險因素。美國消費者預期關稅將導致價格上漲,許多人正在提前購買大件商品和囤積生活必需品,這可能導致未來消費放緩。
- 有觀點認為,亞馬遜的規模和多元化業務組合是其優勢,但也有分析師擔憂這種複雜性可能使其在應對快速變化的貿易政策時反應不夠靈活。
- 文章中暗示亞馬遜可能從貿易戰中獲益(通過搶占市場份額),這與大多數認為貿易戰對所有零售商都是負面的主流觀點形成對比。
對投資方面的影響 (Investment Impact)
- 影響分析:
- 短期內,亞馬遜的利潤率可能受到壓力,尤其是第三方賣家業務可能放緩,這是其高利潤率的重要來源
- 長期來看,亞馬遜的規模和多元化業務結構可能使其從貿易戰中獲益,特別是如果較小的競爭對手無法承受關稅壓力而退出市場
- AWS、廣告和訂閱服務等非零售業務將成為更重要的利潤來源,可能導致投資者重新評估亞馬遜的業務模式
- 對整體零售業而言,貿易戰可能加速市場整合,有利於擁有規模經濟和全球供應鏈的大型企業
- 機會與風險:
- 機會:亞馬遜目前的估值折扣可能為長期投資者提供入場機會,特別是考慮到其多元化業務結構和全球供應鏈的適應能力
- 機會:亞馬遜的日常必需品業務在經濟不確定時期可能加速增長,為公司提供新的增長點
- 風險:第三方賣家業務大幅放緩可能對亞馬遜的利潤產生超出預期的負面影響
- 風險:貿易戰進一步升級,關稅範圍擴大或稅率提高,可能超出亞馬遜目前的應對能力
- 應對策略思考:
- 投資者可以關注亞馬遜第三方賣家業務的健康狀況指標,如活躍賣家數量和平均銷售額
- 評估亞馬遜非零售業務(如AWS、廣告)的增長軌跡,這些業務可能成為公司在貿易戰期間的關鍵支撐
- 觀察亞馬遜供應鏈調整的速度和效果,包括從中國轉移採購到其他國家的進展
- 考慮亞馬遜與其他受貿易戰影響的零售商(如沃爾瑪)的相對表現,尋找潛在的估值錯配
- 請強調:此處僅為基於新聞內容的邏輯推演與分析,不構成任何具體的投資建議。
結論 (Conclusion)
- 核心訊息回顧:亞馬遜的全球規模、多元化業務結構和供應鏈彈性使其在應對貿易戰挑戰時具備獨特優勢,但市場似乎低估了這些因素,過度關注短期風險。
- 綜合評估:貿易戰對亞馬遜的影響將是多面向的,雖然會帶來短期挑戰,但長期可能加速市場整合,有利於像亞馬遜這樣的大型企業。目前的股價調整可能已經過度反映了負面因素,而忽視了公司的結構性優勢。
- 未來展望 / 後續關注點:值得關注的關鍵指標包括亞馬遜第三方賣家的增長率變化、公司供應鏈從中國轉移的速度、AWS和廣告等高利潤業務的表現,以及消費者對價格上漲的反應。這些因素將決定亞馬遜是否能夠如文章所暗示的那樣,從貿易戰中獲得相對優勢。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 AI 輔助整理與摘要,僅供參考,請查閱原始來源獲取完整資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