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內部北京信息:中美關稅與中國經濟展望
日期: 2025/4/16
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Z5JEE0O3-U&t=3s
-
會議背景與重要性: 這是一場高盛重要的內部閉門策略會議,時間是2025年4月15日,討論了來自北京的重磅內部信息,正值特朗普關稅戰暫緩的關鍵時刻。
-
宏觀經濟展望:
- 中國GDP: 上週下調了中國GDP的預測,主要是由於TIF(具體原因待經濟學家闡述)。將中國的指數目標價也向下調整。預計2025年中國可能實現4%左右的經濟增長。
- 美國GDP: 下調了美國GDP的預測。目前預計美國今年全年GDP增長為0.5% (四季度同比) 和 1.3% (全年),均低於市場預期。
- 全球GDP: 考慮到關稅的90天暫緩,目前認為美國沒有衰退的情形。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在2025年將呈現分化,美國增速略有放緩但仍穩健,亞洲經濟增長略有放緩但各地區表現差異,歐洲經濟增速緩慢但逐步改善。預計2025年全球GDP增長2.5%,核心CPI通膨維持在3%左右。
- 通膨: 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率上升會將核心PCE推高到3.5%並維持較長時間。預計聯準會今年還會有三次降息,分別在6月、7月和9月,每次25個基點。中國CPI和PPI預測也因美國關稅而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將今年全年CPI預測下調到0%,PPI預測下調到負1.6%。
- 美元指數: 下調了美元指數的預測,全球外匯策略組之前持有美元多頭,現在對美元更加謹慎,認為未來美元還有對主要貨幣貶值的空間。
-
中美貿易戰與關稅:
- 特朗普公佈了90天的關稅戰緩衝期,針對10%關稅以外的其他國別對等關稅。
- 即便考慮到部分產品的關稅豁免,目前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有效稅率還在10.7%左右。
- 當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包括中國對美國的關稅)來到100%以上的水平,關稅額外增加對經濟增長負面影響已非常小。
- 目前已有的美國關稅對中國經濟增長負面的拖累大約在2.4個百分點左右,大部分在今年,小部分在明年。
- 中國的反制措施在過去一周多幾乎完全對標了美國的加稅。
- 美國宣佈了新一批對華關稅豁免清單,包含約63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主要豁免了智能手機和顯示器等,使美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率下降約1.7個百分點,實際稅率降至10.7%。
- 特朗普將啟動國家安全關稅調查,針對半導體和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
- 美國商務部長表示來自中國的科技產品和半導體可能在一到兩個月內面臨新的關稅。
- 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度明顯高於中國對美國的依賴度。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約36%的商品(約1600億美元)的供應70%以上依賴中國。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中僅約1400億美元是高度依賴美國的。美國對中國依賴度較高的主要是消費品,如通訊設備、手機和玩具。中國從美國進口高度依賴的主要是運輸設備,如飛機和航器。
- 普遍認為這一輪中國反制有點超出預期,可能伴隨著中美在部分貿易領域難以避免的脫鉤,以及貿易戰背景下中美缺乏互信。
-
中國的政策應對:
- 認為政策會更加有支持力,尤其通過財政方面發力,顯著上調了對廣義財政赤字的預測。
- 預計今年中國有可能會實現4%左右的經濟增長。
- 二季度和三季度是關稅衝擊和政策對沖交戰的戰場。
- 預計今年會有三次降息和兩次降準(降息60個基點,降準100個分點)。
- 地產方面將有進一步的政策加碼,包括下調房貸利率、保交樓和去庫存等。
- 針對出口商、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可能會受到美國關稅更明顯的衝擊,預計會有更明顯的紓困政策,如減稅免稅還稅、低成本信貸支持和財政轉移支付等。
- 預計接下來政策重心將在消費和投資兩端發力,兼顧短期和長期問題,社會紓困也需要貨幣和財政的支持。
- 可能會有至少1萬億人民幣左右的預算外債券發行批准。
- 預計在4月份和7月份的政治局會議上會連續加強寬鬆的立場。
- 特別國債的發行對於支持更新換代設備升級的資金支持非常關鍵。
- 上調了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預測,今年全年看到5%左右。
- 專家普遍提到政策寬鬆將在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疏困(尤其是對出口商和重銷企業)、以及投資方面加碼。
-
中國貨幣政策與外匯:
- 認為目前是一個政策導向的信用擴張期,預計接下來的信用擴張主要通過政府方式開啟。
- 人民幣匯率目前處於有管理的、非常溫和緩慢的貶值趨勢。
- 人民幣貶值並非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特別有效方式,且快速貶值會帶來資本外流的壓力。
- 央行傾向於管理匯率,避免大幅波動。
- 近期隔夜回購利率出現低於1.8%的情況,可能反映央行給予了一些隱含的流動性支持,也引發市場對未來寬鬆政策的猜測。
- 雖然有專家預期4月份可能降息,但央行強調貨幣政策要支持財政政策的擴張,降息時點需關注4月21日當週的LPR公佈以及政治局會議的定調。
-
股票市場策略:
- 面對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投資主要靠國內政策和內需。
- 隨著關稅快速拉高和對GDP的下調,對上市公司盈利增長的預期也做了相應下修,但認為政策對沖能提供一定支持。
- 小幅調整了MSCI中國指數的均衡P/E點位。匯率波動可能對估值有較大彈性。
- 調整了MSCI中國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但仍維持超配中國股票(A股和港股)的建議。
- 分析了悲觀和樂觀情景下中國股票的上行空間。
- 認為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監管透明度對企業基本面很重要,近期對民營企業的監管有明顯放鬆。
- 美國關稅為中國上市公司提供了開拓非美市場的機會,特別是一帶一路和非洲等市場,對這些市場的出口額已超過美國市場。
- 國內資金對A股和港股的支撐作用較大,居民存款充足,國家隊和國企資金仍可支撐市場。近期看到明顯的國家隊買入ETF,南下資金持續買入港股。
- 短期內A股市場可能繼續跑贏港股,因國內政策支持力度可能加大,外部不確定性對港股更不利,且歷史經驗顯示A股在跑輸後有修復可能。
- 調高了銀行和地產板塊的配置建議,因其是純粹的國內公司,較少受外部影響,且受益於國內政策發力。維持對互聯網、消費服務、醫療器械和服務等國內消費相關板塊的超配建議。
- 看好在貿易摩擦升級情況下,更集中於國內市場的企業的表現機會,特別是國內消費相關和醫藥相關板塊。
- 篩選了四個維度的投資機會:出口轉內銷、國產替代(如農業、化工品、醫藥器械)、受益於政府消費和投資的板塊(如食品飲料、地產、基建)。
-
中美關係與資本市場:
- 中美貿易摩擦引發對全球經濟衰退以及中美在貿易、地緣政治、科技和資本市場等領域衝突升級的擔憂。
- 高盛的中美關係指數已達到新高。
- 市場討論是否央行在拋售美債或中國投資者拋售美股。估計中國央行持有超過1.3萬億美元的美債,中國投資者持有近4000億美元的美股。
- 美國投資者目前持有近800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包括A股、港股和ADR)。
- 更新了ADR退市機率的指數,顯示市場對在美上市中概股退市風險的擔憂在逐漸提升。
- 部分僅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股價表現落後於在美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同類股票,暗示退市風險擔憂。
- 列出了27家符合港交所雙重主要上市或二次上市條件的在美上市中概股,這些公司可能在退市風險推動下選擇回港上市,若選擇雙重主要上市可能納入港股通。
-
關於美國國債市場波動:
- 上週10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價格出現巨大波動。
- 認為大規模拋售美債並非中國與美國談判的當前選項。
- 除了可能的拋售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市場擔憂美國經濟下行和債務壓力,以及稅收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美債市場流動性惡化,這些因素促使交易層面賣出美債。
- 認為美債本身並非中國干預匯市的主要手段,當前美國最大的麻煩是政治不確定性影響市場對美國基本面的擔憂。
-
ADR退市相關問題:
- 目前美國投資者持有的在美上市中概股總市值約2300億美元,佔所有在美上市中概股持股比例約20%-25%。若強制賣出,可能需要90個交易日才能全部賣出。
- 如果公司進入退市程序,通常會先提交F25表格給美國證監會,之後投資者還有10個交易日可以進行交易買賣。
- 如果公司有在香港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可以在退市期間將股票轉回香港交易。
- 如果沒有香港上市,投資者可能無法在OTC市場或原本地市場交易,之後ADR可能會強制按照當時現價進行結算,最終存託銀行會取消ADR項目。即使強制退市也有一段流程供投資者反應。
-
其他: 影片中提到OKEx和幣安是適合新人投資比特幣的途徑,註冊贈送美金。也提及阿里巴巴旗下長江證券開戶後能協助免費辦理海外銀行卡。下一次賣方論壇將於週三舉行,主題是國內旅遊和澳門博彩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