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加密貨幣敲開曾將其拒之門外的銀行世界大門 / Exclusive | Crypto Knocks on the Door of a Banking World That Shut It Out (華爾街日報)
獨家 | 加密貨幣敲開曾將其拒之門外的銀行世界大門 / Exclusive | Crypto Knocks on the Door of a Banking World That Shut It Out (華爾街日報)
日期: 2025-04-21
引言 (Introduction)
- 背景概述:在FTX崩潰和兩家加密友好銀行倒閉後,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行業進行了嚴厲打擊,導致許多傳統金融機構與加密行業斷絕關係。如今,隨著川普總統承諾將美國打造成「比特幣超級大國」,加密貨幣與銀行系統的融合正在加速。
- 核心事件:多家加密貨幣公司正計劃申請銀行特許或執照,以便更深入地融入傳統金融體系,同時國會正在推進穩定幣監管框架立法。
- 重要性與目的:此新聞揭示了加密貨幣行業與傳統銀行體系關係的重大轉變,本摘要旨在深入剖析這一轉變背後的政策驅動因素、主要參與者的策略,以及對金融體系的潛在影響。
- 關鍵摘要:川普政府的加密貨幣友好政策正在促使加密貨幣公司尋求銀行牌照,同時傳統銀行也開始重新評估與加密行業的合作機會,這可能標誌著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體系融合的新階段。
主要內容分析 (Main Content Analysis)
- 加密貨幣公司尋求銀行牌照的戰略轉變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Circle和BitGo等加密貨幣公司計劃申請銀行特許或執照
- Coinbase Global和Paxos也在考慮類似的舉措
- 一些公司對國家信託或工業銀行特許感興趣,這將使它們能夠更像傳統貸款機構一樣運作,例如接受存款和發放貸款
- 其他公司則尋求相對狹窄的執照,允許它們發行穩定幣
- 川普家族的加密項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上個月公布了推出名為USD1的穩定幣計劃,該穩定幣的儲備將由加密託管機構BitGo保管
- 深入分析:
- 加密貨幣公司尋求銀行牌照代表了行業戰略的重大轉變,從過去的顛覆者角色轉向尋求融入現有金融體系。這反映了行業的成熟,以及對長期合法性和穩定性的追求。
- 獲得銀行特許意味著這些公司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管監督,這可能增加合規成本,但同時也提高了消費者信任度和市場接受度。
- Anchorage Digital作為目前美國唯一擁有聯邦銀行特許的加密公司的經驗表明,這條路徑充滿挑戰——該公司花費了數千萬美元用於合規,並在2022年因反洗錢缺陷而被監管機構發出同意令。
- Anchorage CEO Nathan McCauley承認「這並不容易」,但也指出「銀行擁有的全套監管和合規義務可以與加密行業交織在一起」,這表明這種融合雖然困難但可行。
- 數據/引文支持:
- 「這並不容易」——Anchorage Digital首席執行官Nathan McCauley談及獲取銀行特許的過程
- Anchorage Digital在2021年獲得銀行特許,今年成為BlackRock的iShares Bitcoin Trust的託管人,並與Cantor Fitzgerald和加密託管機構Copper合作,參與該公司20億美元的比特幣支持貸款計劃
- 政策環境轉變與穩定幣監管框架的發展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川普政府已經撤銷了要求銀行獲得批准才能從事加密貨幣活動的規定
- 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將發布更多關於銀行如何參與加密貨幣的指導
- 國會正在推進一對法案,將為穩定幣建立監管框架
- 這些法案將要求穩定幣發行者獲得監管機構的特許或執照
- Tether是最大的穩定幣,市值1450億美元,Circle的USD Coin是第二大穩定幣,流通中的代幣約610億美元
- 深入分析:
- 政策環境的轉變是驅動加密貨幣與銀行系統融合的關鍵因素。川普政府撤銷銀行從事加密活動的限制,標誌著監管態度從謹慎轉向開放。
- 穩定幣監管框架的建立將為這一領域提供法律確定性,可能會吸引更多傳統金融機構參與,同時也為加密公司提供了明確的合規路徑。
- 穩定幣作為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的橋樑,其監管明確化對整個行業的主流化至關重要。穩定幣通常與美元或其他政府發行的貨幣掛鉤,並將儲備存放在現金或類似現金的資產(如國債)中,以保持1:1的價值比率。
- 這種政策轉變反映了政府認識到加密貨幣的持久性和潛在價值,轉而尋求將其納入現有金融框架而非抵制。
- 數據/引文支持:
- Tether是最大的穩定幣,市值高達1450億美元
- Circle的USD Coin是第二大穩定幣,流通中的代幣約610億美元
- 川普承諾將美國打造成「比特幣超級大國」,為政策轉變奠定了基調
- 傳統銀行對加密貨幣的態度轉變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Brian Moynihan表示,如果建立了法律框架,他的銀行將發行自己的穩定幣
- 美國合眾銀行(U.S. Bancorp)本月表示,將通過與比特幣交易和銀行公司NYDIG的合作重新推出其加密託管服務
- 包括德意志銀行和渣打銀行在內的銀行聯盟已開始研究如何將加密業務擴展到美國
- 一些銀行仍持謹慎態度,如KeyCorp首席執行官Chris Gorman指出加密貨幣可能越來越成為行業競爭對手,他的銀行看到潛在機會但希望先觀察其發展
- 幾年前,在FTX崩潰後的監管打擊中,主要銀行與加密公司切斷了聯繫,Silvergate Capital和Signature Bank倒閉後,許多行業創始人難以找到願意接受他們存款或向他們貸款的新銀行
- 深入分析:
- 傳統銀行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正在從全面拒絕轉向謹慎接納,這一轉變由政策環境變化和市場競爭壓力共同驅動。
- 美國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表示願意發行自己的穩定幣,這表明它們認識到加密技術的潛力,並希望在這一領域保持競爭力。
- 銀行參與加密業務的方式多樣化,從提供託管服務到考慮發行穩定幣,反映了它們對這一領域的不同戰略定位。
- 然而,一些銀行仍持謹慎態度,特別是在反洗錢等監管挑戰方面,這表明行業整合仍面臨障礙。
- 這種態度轉變與2021-2022年期間銀行大規模切斷與加密公司關係形成鮮明對比,當時FTX崩潰和加密友好銀行倒閉引發了監管恐慌。
- 數據/引文支持:
- 「加密貨幣可能越來越成為行業競爭對手」——KeyCorp首席執行官Chris Gorman
- 「銀行可以看看它的發展方向,但除此之外,很難追蹤」——Gorman談及加密貨幣的反洗錢挑戰
多元觀點 / 潛在爭議 (Multiple Perspectives / Potential Controversies)
- 文章中呈現了對加密貨幣與傳統銀行融合的不同觀點:
- 支持者認為這代表了加密貨幣行業的成熟和主流化,將為行業帶來更多穩定性和合法性。
- 謹慎者如KeyCorp的Chris Gorman指出,加密貨幣可能成為銀行業的競爭對手,並強調了反洗錢等監管挑戰。
- 潛在的爭議點在於監管平衡——如何既允許創新又確保消費者保護和金融穩定性。過度監管可能扼殺創新,而監管不足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
對投資方面的影響 (Investment Impact)
- 影響分析:
- 短期內,加密貨幣公司(尤其是已公開上市的公司如Coinbase)可能受益於這一政策環境轉變,因為獲得銀行牌照將增強其合法性和擴大業務範圍。
- 穩定幣發行商如Circle和Tether可能迎來顯著增長機會,特別是在監管框架明確後。
- 長期來看,傳統銀行可能面臨來自加密原生金融服務的競爭壓力,但也有機會通過合作或自行開發加密業務來適應這一趨勢。
- 對整體市場情緒而言,加密貨幣的主流化可能提高投資者對該資產類別的信心,促進更廣泛的採用和資金流入。
- 機會與風險:
- 投資機會:
- 投資於積極尋求銀行牌照的加密公司,如Coinbase、Circle等,這些公司可能成為加密與傳統金融融合的主要受益者。
- 關注開始接納加密業務的傳統銀行,如美國銀行、美國合眾銀行等,它們可能在這一新領域獲得先發優勢。
- 穩定幣相關投資可能受益於監管明確化和更廣泛的採用。
- 主要風險:
- 監管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即使在友好政策環境下,具體實施細節可能影響行業發展。
- 銀行牌照申請過程漫長且成本高昂,可能對相關公司的短期財務表現產生壓力。
- 政治風險顯著——未來政府更迭可能導致政策逆轉。
- 應對策略思考:
- 投資者可考慮分散投資於傳統金融機構和加密原生公司,以平衡風險和機會。
- 密切關注監管發展,特別是穩定幣法案的進展和具體實施細節。
- 評估各公司獲取銀行牌照的進展和戰略定位,以識別最有可能成功的參與者。
- 關注傳統銀行的加密策略公告,這可能預示著行業整合的加速。
- 請強調:此處僅為基於新聞內容的邏輯推演與分析,不構成任何具體的投資建議。
結論 (Conclusion)
- 核心訊息回顧:加密貨幣行業正在尋求通過獲取銀行牌照深入融入傳統金融體系,同時川普政府的友好政策和國會的監管框架正在為這一融合創造條件。這代表了加密貨幣從金融體系邊緣向核心移動的重要轉變。
- 綜合評估:這一發展標誌著加密貨幣行業的重要轉折點,從與傳統金融對立的立場轉向尋求整合。這種融合可能帶來更廣泛的採用和更大的市場穩定性,但也可能改變加密貨幣的一些原始特性和價值主張。
- 未來展望 / 後續關注點:值得關注的後續發展包括:銀行牌照申請的審批結果、穩定幣法案的最終版本及其實施、傳統銀行進入加密領域的具體舉措,以及這些發展對加密貨幣市場結構和監管環境的影響。政治環境的變化也將是關鍵的不確定因素,可能影響這一整合趨勢的持續性和方向。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 AI 輔助整理與摘要,僅供參考,請查閱原始來源獲取完整資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