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信股市動盪的簡易解方 / Don't Buy Into This Easy Fix for Stock-Market Craziness (華爾街日報)
別輕信股市動盪的簡易解方 / Don't Buy Into This Easy Fix for Stock-Market Craziness (華爾街日報)
日期: 2025-04-18
引言 (Introduction)
- 背景概述:2025年4月,在股票和債券市場同時表現不佳的背景下,黑石集團(Blackstone)與先鋒(Vanguard)和威靈頓管理(Wellington Management)宣布合作創建混合公開交易和私募資產的投資組合。同月,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和高盛(Goldman Sachs)也分別宣布了向富裕個人投資者提供更多另類基金的計劃。
- 核心事件: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Jason Zweig對目前金融機構大力推廣的另類基金進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這些產品對普通投資者的潛在風險和不適用性。
- 重要性與目的:在金融機構積極向個人投資者推銷另類基金的時刻,本文深入剖析了這些產品的真實風險特性、估值問題及流動性限制,為考慮進入這類投資的個人投資者提供重要警示。本摘要旨在深入分析另類基金的費用結構、實際績效與宣傳之間的差距,以及其流動性限制對投資者的實際影響。
- 關鍵摘要:文章揭示了另類基金宣稱的「低波動性」可能只是因為估值頻率較低造成的「波動性洗白」現象,而非真正的低風險;同時,即使是擁有頂級管理團隊的大學捐贈基金,其另類資產投資的表現也遠不及標普500指數,甚至僅略優於簡單的股債ETF組合。
主要內容分析 (Main Content Analysis)
- 另類基金的市場現狀與時機問題
- 關鍵事實與論點 (條列式):
- 黑石集團正與先鋒和威靈頓管理合作,創建混合公開交易和私募資產的投資組合
- 嘉信理財和高盛也宣布了向富裕個人投資者提供更多另類基金的計劃
- 另類基金包括對沖基金、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基金、非交易房地產、私人信貸、基礎設施等資產
- 許多機構投資者已經積累了大量私募資產,正在等待退出機會
- 私募股權公司持有超過29,000家公司,價值3.6萬億美元,但難以出售
- 許多另類資產的回報已經停滯不前
- 深入分析:
- 文章指出,當前另類基金向個人投資者的推廣正值這類資產可能已經過熱的時期。作者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為什麼要購買那些機構投資者正試圖拋售的資產?」
- 這種推廣浪潮與股債市場同時表現不佳的時機吻合,顯示金融機構可能正利用投資者對傳統資產類別表現不佳的焦慮來推銷這些產品。這反映了金融市場中常見的「追逐熱點」現象,即當某類資產表現不佳時,投資者和顧問往往尋求「另類」解決方案。
- 私募股權公司持有大量無法出售的公司,價值高達3.6萬億美元,這一數據表明私募市場可能已經飽和,流動性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情況下向個人投資者推廣這類產品,存在明顯的利益衝突和時機問題。
- 數據/引文支持:「許多機構投資者已經積累了大量私募資產,正在等待退出機會。私募股權公司持有超過29,000家公司,價值3.6萬億美元,但難以出售。」這一數據直接揭示了私募市場可能面臨的流動性危機。
- 另類基金的高昂費用與實際績效問題
- 關鍵事實與論點 (條列式):
- 公開交易的ETF年費用可低至0.03%(每1,000美元僅需支付30美分)
- 另類資產的費用通常高出數百倍,有時每年超過7%
- 一項近期研究發現,費用可能消耗投資者投入私募基金資本的高達26%
- 大學捐贈基金是私募資產的最大投資者之一,過去10年(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年化總回報率中位數為6.7%
- 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年化總回報率為12.8%
- 一個簡單的60%股票/40%債券ETF組合在同期增長了5.9%
- 先鋒與黑石和威靈頓的新合作可能會帶來較低的費用,這是急需的改變
- 深入分析:
- 費用結構的巨大差異是另類基金面臨的主要挑戰。ETF的費用率低至0.03%,而另類基金費用可高達7%甚至更多,這種差異會對長期投資回報產生顯著影響。一項研究發現費用可能消耗高達26%的投資資本,這一數據令人震驚,表明費用結構可能是另類基金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 更具說服力的是大學捐贈基金的實際表現數據。這些機構擁有全球最優秀的另類資產管理團隊,但過去10年的年化回報率僅為6.7%,遠低於標普500指數的12.8%,甚至僅略高於簡單的股債ETF組合的5.9%。這一對比直接質疑了另類基金宣稱的優越表現。
- 作者指出,要像耶魯大學那樣投資,你需要「成為」耶魯大學,擁有專業團隊、數十年的耐心、充足的收入來源以及不需要中期提取現金的條件。這表明另類資產投資策略可能只適合特定類型的機構投資者,而非普通個人投資者。
- 先鋒與黑石和威靈頓的新合作可能會帶來較低的費用,這被作者認為是「急需的改變」,暗示目前另類基金的費用結構確實存在問題。
- 數據/引文支持:「過去10年(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學捐贈基金的年化總回報率中位數為6.7%,遠低於標普500指數同期12.8%的年化總回報率,甚至僅略高於一個簡單的60%股票/40%債券ETF組合的5.9%年增長率。」這組數據有力地質疑了另類基金的實際表現。
- 另類基金的流動性限制與「波動性洗白」問題
- 關鍵事實與論點 (條列式):
- 另類基金的估值頻率遠低於公開市場的每日估值
- 當公開交易的股票和債券下跌時,投資者可能希望出售部分另類資產以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 另類基金通常只允許在特定時間贖回,例如每季度一次
- 基金可以限制贖回額度,通常為總資產的5%
- XA Investments總裁Kimberly Flynn警告:「如果每個人都想同時重新平衡,你將無法退出」
- 投資者可能需要等待數月才能提取哪怕是少量的私募持股
- 到那時,公開市場可能已經恢復,使投資者錯失機會性重新平衡的時機
- 深入分析:
- 流動性限制是另類基金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與可以每日交易的公開市場資產不同,另類基金通常只允許在特定時間贖回,且可能限制贖回額度。這種結構在市場下跌時尤其成問題,因為投資者無法及時調整投資組合。
- 作者通過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明了所謂「低波動性」的誤導性:將兩個超重的朋友進行比較,一個每天多次稱重並報告體重持續增加,另一個12週才稱重一次,但看起來增重速度相似。僅僅因為後者不常稱重,就認為他的健康風險較低是不合理的。同樣,僅僅因為另類基金不常更新估值,就聲稱其波動性較低也是誤導的。
- 這種現象被稱為「波動性洗白」(volatility laundering),指的是通過降低估值頻率來人為降低報告的波動性。文章引用AQR的研究指出,私募基金並非僅僅因為是私募就風險較低。這直接挑戰了財務顧問常用的銷售論點。
- 當公開市場下跌時,另類資產由於估值頻率較低,可能暫時被高估。理想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出售這些被高估的另類資產,將資金投入新近變得便宜的公開市場資產。但由於贖回限制,投資者無法執行這種策略,這進一步限制了另類基金在整體投資組合中的實用性。
- 數據/引文支持:「基金可以限制贖回額度,通常為總資產的5%。」以及XA Investments總裁Kimberly Flynn的警告:「如果每個人都想同時重新平衡,你將無法退出。」這些信息強調了另類基金的流動性風險。
多元觀點 / 潛在爭議 (Multiple Perspectives / Potential Controversies)
- 文章主要呈現了對另類基金的批評視角,但也提到了這些基金的潛在優勢。作者承認「在最佳情況下,另類基金可提供較低風險、較高收入或總回報,以及對其他方式無法進入的領域的有價值的多元化投資」。這表明另類基金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有其價值。
- 作者也提到先鋒與黑石和威靈頓的新合作「可能會帶來較低的費用,這是急需的改變」,暗示費用結構改革可能使另類基金變得更具吸引力。這表明作者並非完全否定另類基金的價值,而是對其目前的結構和營銷方式持批評態度。
- 文章引用了XA Investments總裁Kimberly Flynn的觀點,她是另類資產管理公司的負責人,提供了行業內部人士對流動性問題的看法,增加了分析的可信度。
- 文章提到「非常熟練的私募基金經理可能克服較高費用的拖累」,承認在特定情況下,優秀的管理可能會創造超額回報,但同時指出「大多數經理無法做到這一點」。
對投資方面的影響 (Investment Impact)
- 影響分析:
- 此新聞事件可能對另類資產管理行業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那些以高費用向個人投資者提供服務的機構。隨著投資者對這些產品的真實風險和回報特性有更清晰的認識,可能會減少對高費用另類基金的需求。
- 對傳統ETF和指數基金提供商如先鋒和嘉信理財可能產生正面影響,因為文章強調了這些低成本投資工具的相對優勢。然而,這些公司也正在嘗試進入另類資產市場,因此影響可能是複雜的。
- 長期來看,這可能促使另類資產管理行業降低費用、提高透明度,並開發更適合個人投資者的產品結構。先鋒與黑石和威靈頓的合作可能是這一趨勢的開始。
- 對整體市場情緒而言,這可能增加投資者對另類基金的懷疑態度,尤其是在市場波動時期。這可能減緩資金從公開市場向私募市場的流動,間接影響私募資產的估值。
- 機會與風險:
- 對投資者而言,此事件提醒他們重新評估投資組合中另類資產的角色和價值。低成本ETF和指數基金可能提供更好的長期回報,特別是考慮到費用因素。
- 機會可能存在於新興的低成本另類資產產品中,如先鋒與黑石和威靈頓的合作可能推出的產品。這些產品可能結合了另類資產的多元化優勢和較低的費用結構。
- 主要風險包括已投資於另類基金的投資者可能面臨贖回限制,無法在希望退出時及時退出。此外,如果對另類基金的需求下降,這可能導致這類資產的估值下降,進一步加劇流動性問題。
- 不確定性還包括另類資產的真實估值問題。如文章所述,由於估值頻率較低和缺乏透明度,投資者可能無法準確了解其持有的另類資產的真實價值。
- 應對策略思考:
- 投資者應仔細評估其投資組合中另類資產的真實價值和風險,特別是考慮到費用和流動性限制的影響。
- 考慮使用低成本ETF和指數基金作為投資組合的核心,這些產品提供了透明度、流動性和較低的費用。
- 對有興趣投資另類資產的投資者,應關注那些提供較低費用和更好流動性條款的新產品,如可能由先鋒與黑石和威靈頓合作推出的產品。
- 在評估另類基金時,不應僅關注其報告的波動性,而應深入了解其估值方法、流動性條款和真實的風險特性。
- 請注意:此處僅為基於新聞內容的邏輯推演與分析,不構成任何具體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諮詢專業顧問後再做決定。
結論 (Conclusion)
- 核心訊息回顧:本文揭示了另類基金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宣稱的「低波動性」可能只是「波動性洗白」的結果,即因為估值頻率較低而非真正風險較低;二是即使是擁有頂級管理團隊的機構投資者,其另類資產投資的表現也往往不及標普500指數,甚至僅略優於簡單的低成本ETF組合。這些發現對考慮投資另類基金的個人投資者具有深刻的警示意義。
- 綜合評估:隨著黑石、先鋒、嘉信理財等大型金融機構積極向個人投資者推廣另類基金,這一趨勢標誌著私募資產「大眾化」的重要轉折點。然而,文章揭示的費用、流動性和估值問題表明,這一趨勢可能需要根本性的結構改革才能真正對個人投資者有利。目前的另類基金結構可能更有利於資產管理公司而非投資者本身。
- 未來展望 / 後續關注點:值得關注的是先鋒與黑石和威靈頓的合作是否能真正帶來費用結構的改革,以及這些新產品的實際表現如何。此外,隨著投資者對另類基金的認識加深,市場可能會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和更好的流動性條款。另一個關注點是私募市場的流動性問題是否會進一步惡化,特別是考慮到私募股權公司持有大量難以出售的公司。最後,另類資產的實際表現與公開市場的對比將繼續是評估其價值的關鍵指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 AI 輔助整理與摘要,僅供參考,請查閱原始來源獲取完整資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