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數據中心凍結 - 1.5GW自建放緩與租賃取消的誤解 / Microsoft's Datacenter Freeze – 1.5GW Self-Build Slowdown & Lease Cancellation Misconceptions (SemiAnalysis)

微軟數據中心凍結 - 1.5GW自建放緩與租賃取消的誤解 / Microsoft's Datacenter Freeze – 1.5GW Self-Build Slowdown & Lease Cancellation Misconceptions (SemiAnalysis)


日期: 2025-04-28

來源: https://semianalysis.com/2025/04/28/microsofts-datacenter-freeze/


引言 (Introduction)

  • 背景概述:近幾個月來,市場上出現了多篇關於微軟減少數據中心租賃活動的報導,包括取消部分數據中心租賃合約的消息。SemiAnalysis在2024年12月17日(比華爾街頭條新聞早兩個月)就向其數據中心模型客戶提出了微軟退出多個數據中心租賃合約的情況。
  • 核心事件:微軟正在凍結1.5GW的近期自建數據中心項目(原計劃於2025年和2026年上線的項目),同時完全停止了新的租賃活動。
  • 重要性與目的:此事件對AI基礎設施市場、數據中心設備供應商以及整體科技投資環境具有深遠影響。本摘要旨在深入剖析微軟策略轉變的真正原因、市場對此事件的誤解,以及對Vertiv等設備供應商的實際影響。文章中的衛星圖像清晰展示了多個微軟數據中心項目的停滯狀態。
  • 關鍵摘要:市場對微軟"2GW租賃取消"的關注實際上只涵蓋了非約束性意向書(LOIs),而非正式合約。事實上,微軟在2025-2028年間有約5GW的預租容量處於約束性合約下,且在過去兩個季度中實際上放棄的非約束性合約遠超過2GW。

主要內容分析 (Main Content Analysis)

  • 微軟數據中心租賃活動的真相與誤解
  • 市場關注的"2GW租賃取消"僅涵蓋非約束性意向書(LOIs),而非正式合約。
  • 微軟實際上有約5GW的預租容量處於約束性合約下,將在2025-2028年間開始運營。
  • 在過去兩個季度中,微軟放棄的非約束性合約實際上遠超過2GW。
  • 2024年中期以來,微軟已完全凍結了新的租賃活動。
  • 根據文章中的圖表數據,微軟在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期間佔據了所有新租賃交鑰匙容量的60%以上。
  • 2024年6月,微軟的預租容量超過了Meta、Google、Amazon和Oracle四大超大規模雲服務提供商的總和。
  • 圖表資訊處理:文章中的條形圖清晰展示了各大科技公司(包括微軟、Meta、Google、Amazon和Oracle)在多個季度的預租數據中心容量(以兆瓦為單位)。該圖表顯示微軟在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預租容量遠超其他競爭對手,特別是在2024年第二季度達到頂峰,之後開始下降。這一數據直觀地支持了微軟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主導租賃市場的論點。
  • 微軟的這一策略轉變不會對短期和中期產生重大影響,僅影響2027年之後的計劃。更重要的是微軟對自建數據中心計劃的放緩,特別是原計劃於2025年和2026年上線的1.5GW近期自建數據中心項目的凍結。
  • 微軟自建數據中心項目的放緩證據與影響
  • 微軟正在全球範圍內凍結多個(但非全部)自建項目,這將對2025年和2026年的容量產生直接影響。
  • 多個數百兆瓦級的微軟園區進展不佳,儘管研究表明這些項目已獲得能源和所有必要的批准。
  • 文章提供的衛星圖像對比清晰展示了多個美國數據中心項目的停滯發展狀態。
  • 雖然在地基工作上有輕微進展,但微軟已凍結了實際外殼的建設,並延遲或取消了冷卻和電氣設備的訂單。
  • 2023年和2024年,微軟開發自建園區的進度明顯比現在快。
  • 圖表資訊處理:文章中展示了四組衛星圖像,分別對比了不同微軟數據中心項目在2024年和2025年間的建設進度。這些圖像清晰地顯示了項目開發的停滯狀態,有些地點僅完成了土方工程和基礎工作,但實際建築結構的進展極為有限。這些視覺證據強有力地支持了微軟已凍結或大幅減緩其數據中心建設計劃的論點。
  • 市場對微軟容量增長的理解存在誤區,對Vertiv等設備供應商的影響與分析師所建議的大不相同。一位華爾街分析師在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發布前預測Vertiv訂單將出現重大疲軟,這是基於對情況的業餘誤解。
  • 市場誤解與對設備供應商的實際影響
  • 分析師未能理解微軟約5GW預租容量的大部分尚未進入Vertiv的訂單簿。
  • 這只是眾多重大誤解之一,文章後續將解釋對Vertiv的真實影響。
  • 儘管有1.5GW自建暫停和所有新租賃活動的凍結,但影響並不像表面上那麼嚴峻。
  • 微軟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租賃和自建活動表現出過度擴張的特徵,這可能是當前策略調整的原因之一。

多元觀點 / 潛在爭議 (Multiple Perspectives / Potential Controversies)

  • 文章提到華爾街分析師對微軟數據中心策略轉變的解讀存在誤解,特別是對Vertiv等設備供應商訂單影響的預測。
  • 市場普遍關注的"2GW租賃取消"實際上只是非約束性意向書的一部分,而忽略了微軟仍持有的5GW約束性合約預租容量。
  • 文章暗示微軟可能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而非簡單的需求減少或預算削減,但完整的原因分析需要訂閱完整報告才能獲取。

對投資方面的影響 (Investment Impact)

  • 影響分析:
  • 短期內,數據中心設備供應商(如Vertiv)可能面臨訂單增長放緩,但影響可能被市場過度解讀,因為微軟的5GW預租容量尚未全部轉化為設備訂單。
  • 長期來看,微軟的策略調整可能反映了對AI基礎設施擴張速度的重新評估,這可能對整個AI硬件供應鏈(包括GPU製造商如NVIDIA)產生連鎖反應。
  • 對數據中心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那些高度依賴超大規模雲服務提供商租賃的公司。
  • 機會與風險:
  • 機會:對於能夠適應更靈活部署模式的數據中心設備供應商來說,可能出現新的市場機會。微軟的策略調整可能為其他雲服務提供商創造更多租賃和擴張的空間。
  • 風險:微軟的策略轉變可能標誌著整個行業對AI基礎設施投資熱情的降溫,這可能對依賴數據中心快速擴張的公司構成風險。不確定性在於微軟是否只是暫時調整或是長期戰略轉變。
  • 應對策略思考:
  • 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微軟和其他超大規模雲服務提供商的資本支出指引和實際執行情況。
  • 評估數據中心設備供應商的客戶多元化程度,那些過度依賴單一客戶(如微軟)的公司可能面臨更大風險。
  • 考慮關注那些專注於數據中心效率提升而非純粹擴張的技術和服務提供商,因為效率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競爭重點。
  • 請強調:此處僅為基於新聞內容的邏輯推演與分析,不構成任何具體的投資建議。

結論 (Conclusion)

  • 核心訊息回顧:微軟正在凍結1.5GW的近期自建數據中心項目並停止新的租賃活動,但市場對此的解讀存在重大誤解。微軟仍持有約5GW的預租容量處於約束性合約下,將在2025-2028年間開始運營。
  • 綜合評估:微軟的策略調整標誌著AI基礎設施擴張可能進入更為理性的階段,從2023-2024年的激進擴張轉向更有節制的增長。這一轉折點對整個數據中心和AI基礎設施行業具有重要意義。
  • 未來展望 / 後續關注點:值得關注微軟在未來財報電話會議中對資本支出計劃的更新說明,以及其他超大規模雲服務提供商是否會採取類似的策略調整。同時,應關注數據中心設備供應商的訂單趨勢和客戶多元化策略,以及整個行業是否會從擴張速度轉向效率提升作為新的競爭焦點。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 AI 輔助整理與摘要,僅供參考,請查閱原始來源獲取完整資訊。


數據中心行業使用用電量(如GW,gigawatt)作為衡量規模的標準有幾個重要原因:

標準化衡量指標:用電量(以GW或MW計)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方式來比較不同規模和類型的數據中心。無論數據中心的具體設計、架構或用途如何,它們的用電需求都可以用相同的單位來衡量和比較。

容量規劃的關鍵限制因素:在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營中,電力供應常常是最關鍵的限制因素。一個地區可用的電力容量直接決定了可以建設的數據中心規模。

與計算能力的相關性:雖然不是完全線性關係,但數據中心的用電量與其可支持的計算能力有著強相關性。特別是在AI時代,GPU集群的大規模部署需要大量電力支持。

基礎設施投資的指標:用電量直接關聯到數據中心所需的電力基礎設施投資,包括變電站、UPS系統、冷卻設備等。這些通常是數據中心建設成本中的主要部分。

運營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電費通常是數據中心運營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因此用電量也是評估運營成本的重要指標。

環境影響評估:用電量也直接關聯到數據中心的碳足跡和環境影響,這在當今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意識提高的背景下越來越重要。

行業慣例:隨著數據中心行業的發展,用電量已成為行業內描述規模的標準術語,便於投資者、分析師和行業參與者之間的溝通。

在微軟的案例中,使用1.5GW或5GW這樣的數字來描述數據中心規模,可以直觀地表明這些設施的巨大規模和對電網的重大需求,也反映了微軟在AI基礎設施上的大規模投資。這比使用服務器數量或機架數等其他度量更能反映整體規模和投資水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美國與英國達成協議,標誌10%關稅成為全球新基準 / With U.K. Deal, U.S. Signals That 10% Tariff on World Is New Baseline (華爾街日報)

2025年4月美國對華關稅行動分析:對等關稅、豁免與科技產品影響評估

AI正在推動全天候經濟發展,企業需要加快步伐 / AI Is Enabling an Always-On Economy. Companies Need to Pick Up the Pace.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