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12項生成式AI採用和擴展實踐詳細分析
麥肯錫12項生成式AI採用和擴展實踐詳細分析
背景概述
麥肯錫《AI狀態》報告中提到的一個關鍵發現是:"研究確定了12項採用和擴展相關的生成式AI實踐,其中對底線影響最大的是追蹤明確定義的KPI"。這12項實踐代表了組織成功部署生成式AI的關鍵要素,而報告的分析顯示每一項實踐都與EBIT(息稅前利潤)產生了正相關。
12項生成式AI採用和擴展實踐詳解
根據報告中的圖表4和相關說明,這12項實踐包括:
1. 建立專門團隊推動生成式AI採用
- 實踐內容:設立專門的項目管理辦公室、轉型辦公室或專門的採用和擴展團隊
- 大型vs小型組織:52% vs 24%(大型組織領先28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專門團隊提供了必要的專業知識、協調能力和問責制,確保AI計劃不會在組織孤島中停滯
- 實施挑戰:需要投入專門資源和預算,小型組織可能難以承擔
2. 定期進行關於生成式AI解決方案創造價值的內部溝通
- 實踐內容:分享成功案例、價值實現數據和最佳實踐,建立意識和動力
- 大型vs小型組織:42% vs 30%(大型組織領先12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透明的價值溝通有助於建立信任、增強採用動力並促進跨部門學習
- 實施建議:建立結構化的溝通計劃,包括案例研究、數據儀表板和定期更新
3. 高級領導積極參與推動生成式AI採用
- 實踐內容:高級領導不僅支持,還積極參與並示範使用生成式AI
- 大型vs小型組織:37% vs 19%(大型組織領先18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領導示範使用對組織文化和採用率有顯著影響,報告特別強調CEO參與AI治理與更好的底線影響相關
- 成功案例:報告中提到,高級領導的積極參與是組織能夠從AI中獲取實質價值的關鍵區別因素
4. 有效地將生成式AI解決方案嵌入業務流程
- 實踐內容:改變一線員工的流程,創建用戶界面以整合生成式AI解決方案
- 大型vs小型組織:34% vs 23%(大型組織領先11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工作流程重新設計被確定為對組織從生成式AI中獲得EBIT影響最大的因素
- 關鍵數據:21%的使用生成式AI的受訪者表示其組織已根本性地重新設計了至少部分工作流程
5. 建立基於角色的能力培訓課程
- 實踐內容:確保各級員工都知道如何適當使用生成式AI功能的培訓
- 大型vs小型組織:31% vs 21%(大型組織領先10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培訓減少了採用障礙,提高了員工信心和能力,使AI工具能夠更有效地部署
- 未來趨勢:報告顯示,組織預計在未來三年大幅增加AI相關再培訓比例
6. 建立明確定義的路線圖推動生成式AI解決方案採用
- 實踐內容:制定分階段推廣計劃,如跨團隊和業務部門的分階段推出
- 大型vs小型組織:31% vs 17%(大型組織領先14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在大型組織中,明確的路線圖是對底線影響最大的實踐之一
- 實施關鍵:成功的路線圖需要平衡短期勝利與長期轉型目標
7. 建立機制來整合對生成式AI解決方案性能的反饋並隨時間改進
- 實踐內容:持續收集用戶反饋,迭代改進AI解決方案
- 大型vs小型組織:28% vs 18%(大型組織領先10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反饋循環確保AI解決方案隨時間推移變得更加準確、相關和有用
- 實施方法:建立結構化的反饋渠道、定期審查會議和改進流程
8. 創建全面方法來培養員工對生成式AI使用的信任
- 實踐內容:幫助員工理解主要來源、減輕不準確性等信任建立措施
- 大型vs小型組織:25% vs 16%(大型組織領先9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員工信任是採用的關鍵障礙,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加速價值實現
- 相關風險:報告顯示,不準確性是組織正在努力緩解的主要生成式AI相關風險之一
9. 建立關於生成式AI採用需求的引人注目的變革故事
- 實踐內容:創建清晰的敘事,解釋為什麼組織需要採用生成式AI
- 大型vs小型組織:23% vs 14%(大型組織領先9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強有力的變革故事有助於克服組織慣性和抵抗,促進文化轉變
- 實施建議:變革故事應包括明確的業務理由、預期效益和個人相關性
10. 追蹤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明確定義KPI
- 實踐內容:建立指標體系,衡量AI解決方案的採用和ROI
- 大型vs小型組織:23% vs 8%(大型組織領先15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在所有12項實踐中,這一項對底線影響最大
- 實施率低:不到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其組織正在追蹤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KPI
- KPI類型:可能包括採用率、生產力提升、成本節約、收入增長、客戶滿意度等
11. 創建全面方法來培養客戶對生成式AI使用的信任
- 實踐內容:提高監管合規透明度、客戶數據使用說明等措施
- 大型vs小型組織:23% vs 11%(大型組織領先12個百分點)
- 價值影響:客戶信任影響採用率、滿意度和品牌聲譽,進而影響收入
- 相關風險:報告指出,組織聲譽是生成式AI相關風險之一
12. 建立強化生成式AI採用的員工激勵機制
- 實踐內容:設計獎勵和認可計劃,鼓勵員工採用和有效使用生成式AI
- 大型vs小型組織:12% vs 12%(兩類組織實施率相同)
- 價值影響:激勵機制有助於克服初始阻力,加速採用並使AI使用標準化
- 實施率最低:在所有12項實踐中,這一項的整體實施率最低
為什麼追蹤KPI對底線影響最大?
報告特別強調,在所有12項實踐中,"追蹤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明確定義KPI"對底線影響最大。這可能基於以下原因:
1. **聚焦價值創造**:明確的KPI確保AI計劃專注於創造實際業務價值,而不僅僅是技術實驗
2. **問責制和透明度**:KPI建立了明確的問責制,使領導層能夠評估投資回報並做出數據驅動的決策
3. **持續改進**:測量結果允許組織識別成功和失敗的模式,不斷改進其AI戰略
4. **資源優化**:KPI幫助組織將資源分配給產生最大影響的AI計劃
5. **跨部門協調**:共同的KPI框架促進了跨部門協作,確保AI計劃與整體業務目標保持一致
大型組織vs小型組織的差距
報告數據顯示,大型組織(年收入5億美元以上)在採用這些最佳實踐方面明顯領先於小型組織:
- 在12項實踐中的11項,大型組織的採用率顯著高於小型組織
- 差距最大的領域是"建立專門團隊"(28個百分點差距)和"追蹤KPI"(15個百分點差距)
- 唯一沒有差距的是"建立員工激勵機制",兩類組織的採用率均為12%
這種差距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大型組織在從AI中獲取價值方面也更為成功,並暗示小型組織可能需要更多支持和資源來實施這些最佳實踐。
實施率現狀與挑戰
報告指出,總體而言,組織在實施這些最佳實踐方面仍處於早期階段:
- 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報告其組織正在遵循大多數12項採用和擴展實踐
- 不到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其組織正在追蹤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KPI
- 在一項針對發達市場的補充調查中,只有1%的公司高管將其生成式AI部署描述為"成熟的"
這表明,即使是最有效的實踐也尚未被廣泛採用,這可能是為什麼大多數組織尚未看到生成式AI使用帶來的組織範圍內底線影響的原因之一。
實施建議
基於報告的發現,組織可以考慮以下實施建議:
1. **優先考慮KPI追蹤**:鑑於其對底線的重大影響,組織應優先建立明確的KPI框架
2. **確保高層參與**:CEO和高級領導的積極參與對於成功至關重要
3. **重新設計工作流程**:不要僅將AI添加到現有流程中,而應重新思考業務運作方式
4. **採用綜合方法**:實施多項最佳實踐,而不是孤立地關注單個實踐
5. **從小處著手,快速擴展**:從具有明確KPI的小型試點項目開始,然後根據成功經驗擴展
結論
麥肯錫報告中確定的12項生成式AI採用和擴展實踐提供了一個全面框架,幫助組織從AI投資中獲取實質性價值。雖然追蹤明確定義的KPI對底線影響最大,但成功的AI轉型需要多項實踐的協同作用。目前,大多數組織仍處於實施這些實踐的早期階段,這表明未來存在巨大的價值創造潛力。隨著更多組織採用這些最佳實踐,我們可能會看到生成式AI對企業底線的影響顯著增加。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 AI 輔助整理與摘要,僅供參考,請查閱原始來源獲取完整資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