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鮑威爾的美聯儲願意冒「太晚」降息的風險,不顧川普的要求 / Why Powell's Fed Is Willing to Risk Being 'Too Late' on Interest-Rate Cuts Despite Trump's Demands (WSJ)

為何鮑威爾的美聯儲願意冒「太晚」降息的風險,不顧川普的要求 / Why Powell's Fed Is Willing to Risk Being 'Too Late' on Interest-Rate Cuts Despite Trump's Demands (WSJ)


日期: 2025-05-05

來源: https://www.wsj.com/economy/central-banking/fed-meeting-interest-rates-powell-trump-bd21e33f?mod=economy_lead_pos1


引言 (Introduction)

  • 背景概述:2025年5月,美聯儲正面臨一個關鍵的政策決策時刻,在川普總統推動的關稅政策混亂實施背景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及其同僚將在本週舉行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討論利率政策走向。
  • 核心事件:美聯儲正在權衡是否維持當前利率水平以繼續對抗通膨,還是透過降息來應對潛在的經濟放緩,同時面對川普總統對其「太晚」降息策略的公開批評。
  • 重要性與目的:此事件值得關注,因為美聯儲的決策將直接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經濟增長前景以及通膨走勢。本摘要旨在深入剖析美聯儲的決策困境、關稅政策對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美聯儲如何在政治壓力下維持獨立性。
  • 關鍵摘要:美聯儲正採取謹慎策略,寧願冒「太晚」降息的風險,也不願過早放棄對抗通膨的立場;同時,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美聯儲面臨「滯脹」困境,使其陷入兩難的政策選擇。

主要內容分析 (Main Content Analysis)

  • 美聯儲的兩難困境:經濟衰退風險與滯脹威脅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川普的關稅政策實施可能使美聯儲面臨「兩敗俱傷」的情境:應對經濟衰退或管理滯脹期。
  • 美聯儲面臨「守門員困境」:維持當前利率以對抗通膨,或降息以應對經濟疲軟。
  • 鮑威爾上個月表示,美聯儲將不得不做出「非常困難的判斷」。
  • 提前降息以緩衝經濟放緩可能會加劇關稅或供應短缺帶來的短期通膨壓力。
  • 深入分析:
  • 美聯儲的困境源於經濟數據的混合信號與政策工具的局限性。一方面,經濟可能因關稅政策而放緩;另一方面,同樣的關稅可能推高物價,形成「滯脹」局面——經濟停滯伴隨通膨高企。
  • 前美聯儲副主席Richard Clarida(現為債券巨頭Pimco的高級顧問)指出,這不會是美聯儲基於放緩預測而提前降息的周期,他們需要在實際數據中看到明確證據,特別是勞動市場數據。
  • 等待經濟疲軟的明確證據意味著接受更深度衰退的風險,這反映了美聯儲在政策制定上的謹慎立場。
  • 前美聯儲理事Lael Brainard(2014-2023年任職)表示,七年來,鮑威爾領導的美聯儲有一貫的行為模式:等待確切的數據證據,然後迅速行動。
  • 美聯儲的政策制定策略:最小化最壞結果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美聯儲有時制定利率政策是為了最大化良好結果,如去年降息時通膨正在下降。
  • 其他時候,美聯儲做決策是為了最小化最壞結果,如2022-2023年激進加息以防止高通膨根深蒂固,即使冒著引發衰退的風險。
  • 關稅可能迫使美聯儲採取後一種策略,因為進口稅可能在短期內推高價格,同時其突然實施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減緩經濟活動。
  • 美聯儲可能首先專注於確保一次性價格上漲不會引發更持久的增長,而非提前應對經濟疲軟。
  • 深入分析:
  • 美聯儲的政策制定正從「前瞻性」轉向「反應性」,這反映了當前經濟環境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 關稅政策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可能通過提高進口成本直接推高物價;另一方面可能通過增加不確定性和降低消費者信心間接抑制經濟活動。
  • 美聯儲的關鍵挑戰在於確定關稅和潛在供應中斷導致的價格上漲的持續時間和幅度。
  • 消費者和企業的通膨預期具有自我實現的特性,因此在決定價格走勢中扮演關鍵角色。如果預期通膨最終會下降,這些預期就是「錨定的」,降低通膨的成本相對較低。
  • 通膨預期與政策溝通的挑戰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美聯儲官員認為,消費者和企業的通膨預期具有自我實現的特性,在決定價格走勢中扮演關鍵角色。
  • 如果失業率上升且美聯儲考慮降息,「限制性考慮因素將是通膨實際上上升了多少」,前美聯儲理事Brainard表示。
  • 相較於五年前,這些限制因素已經惡化,因為經濟最近經歷了一段非常高通膨的時期。
  • 川普已表示對鮑威爾新興策略的強烈不滿,嘲笑他為「太晚先生」。
  • 深入分析:
  • 美聯儲面臨的政策溝通挑戰比利率設定本身更為微妙。聽起來更「鴿派」(願意降息)可能無法預防因關稅導致的成本增加或不確定性引起的經濟放緩。而聽起來更「鷹派」(警惕通膨風險)實際上可能影響價格和工資設定行為。
  • 前達拉斯聯儲主席Robert Kaplan表示:「即使我在考慮尋找降息的方式,我也會表現得鷹派,因為我希望保持這些通膨預期的錨定。」
  • 美聯儲官員一致認為,在看到消費者支出放緩和失業率上升的具體跡象之前,降息是不適當的。
  • 然而,對於關稅和短缺導致的價格上漲是暫時性的,官員們的信心程度存在分歧,這可能決定他們對任何就業市場惡化的反應速度和力度。
  • 美聯儲內部觀點分歧與政策前景
  • 關鍵事實與論點:
  • 美聯儲理事Christopher Waller表示,關稅不會使今年以後的價格上漲,他是唯一公開主張美聯儲應準備好轉向支持增長的官員。
  • 四年前,當價格上漲時,美聯儲減少刺激措施的速度很慢,誤判價格上漲為「暫時性」,並將利率維持在低位太久。
  • Waller認為,今天的情況與2021年的疫情重啟衝擊根本不同,後者標誌著商品、住房和勞動力市場的廣泛失衡。
  • 他的幾位同事,包括一些在美聯儲2022年激進加息時不在任的官員,不願如此輕視通膨風險。
  • 深入分析:
  • 美聯儲內部的觀點分歧反映了對經濟前景的不同解讀,特別是關於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通膨壓力持續性的判斷。
  •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Beth Hammack(去年上任)表示:「我寧願慢一點並朝著正確的方向移動,而不是快速朝著錯誤的方向移動。」
  • 這種謹慎源於兩個擔憂:一是更高的通膨預期將使降低通膨變得更加痛苦;二是供應中斷可能會放大價格壓力,超出簡單的關稅傳導效應。
  • 前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2007-2021年任職)表示,他可以輕鬆想像美聯儲連續兩三次會議不採取行動。在經濟惡化時降低利率更有意義,因為低利率可以抵消需求疲軟,但對中斷的供應鏈幫助不大。

多元觀點 / 潛在爭議 (Multiple Perspectives / Potential Controversies)

  • 新聞中呈現了美聯儲內部對關稅影響的不同評估:Waller認為關稅影響是暫時性的,而其他官員則更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 AI 輔助整理與摘要,僅供參考,請查閱原始來源獲取完整資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美國與英國達成協議,標誌10%關稅成為全球新基準 / With U.K. Deal, U.S. Signals That 10% Tariff on World Is New Baseline (華爾街日報)

2025年4月美國對華關稅行動分析:對等關稅、豁免與科技產品影響評估

AI正在推動全天候經濟發展,企業需要加快步伐 / AI Is Enabling an Always-On Economy. Companies Need to Pick Up the Pace. (華爾街日報)